Page 11 - AIO系统方案书
P. 11
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GB/T51350-2019 健康与舒适的室内环境
按使用面积计算,包含供暖、空调、照明、热水、电梯的能耗,不含炊事、家电、插座等受人为影响较大的用能 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GB/T51350-2019
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指标不同
请看原文
室内环境参数 冬季 夏季
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 温度(℃) ≥ 20 ≤ 26
建筑能耗综合值 ≤55(kWh(m²·a))或≤ 6.8(kgce/(m²·a)) 建筑能耗综合值 ≤65(kWh(m²·a))或≤ 8.0(kgce/(m²·a)) 相对湿度(%) ≥ 30 ① ≤ 60
严寒 寒冷 夏热冬冷 温和 夏热冬暖 严寒 寒冷 夏热冬冷 温和 夏热冬暖 新风量[m³/(h·人)] ≥ 30 ②
供暖年耗热量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供暖年耗热量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
(kWh(m²·a)) (kWh(m²·a)) 噪音 昼 ≤ 40dB , 夜30dB
≤18 ≤15 ≤8 ≤5 ≤30 ≤20 ≤10 ≤5
PM2.5 <37.5μg/m
建筑本体 供冷年耗冷量 建筑本体 供冷年耗冷量
性能指标 (kWh(m²·a)) ≤3+1.5 x WDH +2.0 x DDH 性能指标 (kWh(m²·a)) ≤3.5+2.0 x WDH +2. x DDH 温度不保证率 ≤ 10% ③ ≤ 10% ④
建筑气密性 建筑气密性 非透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差(℃) ≤ 3 —
(换气次数N ) ≤0.6 ≤1.0 (换气次数N ) ≤0.6 ≤1.0
室内CO₂浓度(ppm) ≤ 1000
可再生能源利用率(%) ≥10%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,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,
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,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 *注:① 冬季室内湿度不参与能耗指标计算(如要加湿超过30%的耗能不计在内);② 人均建筑面积取32m /人;
③ 在夏热冬暖和部分温和地区,如不装供暖设施,全年室内温度低于20℃的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;
GB50189-2015 和行业标准《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JGJ26-2010、
注:同右,其建筑节能水平....降低 60%-75%以上 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JGJ134-2016、《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 ④ 在部分严寒地区,如不装空调设施,全年室内温度高于28℃的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。
(室内过热或过冷的小时数≤10%,即是876个小时)
设计标准》JGJ75-2012 降低 50%以上。
· 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:
1) 显热回收装置的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 75%;
2) 全热回收装置的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 70%。
零能耗建筑 zero energy building 注:以上为制热工况,如是制冷工况约低5% ;
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,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,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,
· 居住建筑新风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应大于 0.45 W/(m3/h),公共建筑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
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。
合现行国家标准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GB50189 相关要求。
风速:主风道风速宜小于 3m/s,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 1.5m/s
标准煤一次能源换算:6.8kgce/(m²a)×8.14kWh/kgce(能源换算系数)=55kWh/(m²a)
根据国家《能源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电力折算,即1kg标准煤发出电约为3.15度(3.15kWh); · 新风热回收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对大于等于 0.5μm 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数效率宜高于
6.8kgce/(m²a)×3.15kWh/kgce=21.42度电/年·米² /8.0kgce/(m2a)×3.15kWh/kgce=25.2度电/年·米² 80%,且不应低于 60%。
注:浙江省第一档(每千瓦时0.538元)电量为不超过年用电量2760千瓦时,(2760÷21.42=129)能满足使用面积约129m²的住宅。
*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PM2.5数值小于25为标准值,为无污染;
25~37.5为一级污染;37.5~50为二级污染;50~75为三级污染,75以上未作划分。
9-10